中午12點08分。蘇澳外海,震度七級。台北市,震度四級。13樓,震度4.5級。

坐在客廳前正在跟同學透過MSN聊著天,突然椅子慢慢的搖晃了起來。第一個反應,地震了?第二個反應,該不該逃到樓下?為了平衡也許也為了緩和一下振動的恐懼,從椅子上站了起來,研究著哪個牆角會比較堅固,突然想著,此時站著應該會比坐著危險吧?我應該要往桌邊躲,壓低身,而不是站著高挺挺的等著被東西砸到吧!望向牆邊架子上心愛的馬克杯左右劇烈的搖晃著,天啊,千萬櫃子不能倒啊,那可是我收集兩年多來在各地城市所留下的記憶。一分鐘後,地震停了,我站著的腳似乎向我透露著異樣的疲軟。

兩年離開台灣的日子,老實說真的讓我有點忘記地震是什麼感覺。紐約除了要擔心有恐怖攻擊外,沒有地震,沒有颱風,更沒有龍捲風。要說有什麼天災的話,大概就是那冬天偶爾的暴風雪吧。不過,房子是租的,有super會鏟雪,我也樂得只享受堆雪人的樂趣,不用去管那堆了三尺以上的雪。地震,真的是很久沒有經歷了。但是,經過幾年前的921,我想大家都開始對地震有了恐懼感,我也是。以前小時候,地震來了總是小小的搖晃了一下,躺在床上當是坐在搖籃裡享受一下。地震對我們不是生命的威脅,倒像是生命中偶爾遇見的老朋友。現在呢?地震了,我想大家第一個念頭就是,要不要往外跑?大自然力量對生命的威脅似乎就在那麼一瞬之間、咫尺之遙。

地震過了,東西又都復歸原位了,剛剛顫抖的心也平靜了,但下次的振撼何時又會突然的造訪呢?生命,也是常常有那麼多像地震一般不可預知的振撼,而我,是次次驚恐以對,還是有其它的方式去面對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cs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